当国际博物馆日的暖风吹拂,博物馆这座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殿堂,化身一座神秘的时光盲盒,为所有热爱探索的大小朋友们,精心筹备了一场沉浸式文化盛宴!在这里,历史不再是尘封于典籍中的冰冷文字,而是触手可及的鲜活体验;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教条,而是充满趣味的奇妙冒险。
晨光初照,博物馆的青铜大门缓缓开启,研学队伍踏入史前秘境展厅,仿佛瞬间被卷入时光隧道。展厅顶部模拟的星空穹顶闪烁微光,地面铺就的仿岩石纹路,配合环绕四周的流水声效,营造出原始旷野的神秘氛围。专业讲解员手持聚光灯,将光束投向展柜中斑驳的陶罐,那些历经岁月侵蚀的神秘纹路,在光影交错中变得立体生动。
穿过穹顶绘满敦煌壁画的长廊,孩子们踏入丝路遗珍展区,瞬间被眼前的璀璨所震撼。展柜中,鎏金胡瓶在聚光灯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,波斯银币上的异国文字神秘而迷人,丝绸残片的纹理依旧细腻柔软。讲解员换上西域风格的服饰,化身“丝路商人”,用充满故事感的声音,将驼铃声中的贸易传奇娓娓道来。
推开百年瞬间主题展的红木门,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。泛黄的报纸、锈迹斑斑的军号、布满折痕的手写家书,在柔和的灯光下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。讲解员戴上白手套,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份革命时期的传单,声音变得庄重而深情:“这张传单,是无数仁人志士为理想奋斗的见证。”
历史的厚重不应只存在于展柜与讲解中,云溯博物馆特意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区,让参与者化身为文明的“创造者”,在指尖与古老技艺的触碰中,感受跨越时空的匠心传承。
推开古法工坊的木门,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清香。一张巨大的木质水槽占据房间中央,四周整齐摆放着竹帘、木框和晾晒架。非遗传承人王老师笑着迎上来:“今天,我们要当一回蔡伦的‘小徒弟’!”孩子们围坐在水槽旁,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演示:将浸泡多日的构树皮放入石臼,用木杵反复捣浆,直到纤维变得细腻柔软。
在金石传拓室,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。墙壁上挂满了精美的拓片,展台上整齐摆放着鬃刷、拓包、宣纸和墨汁。“拓印就像给文物拍照,但用的不是相机,而是宣纸和墨!”讲解员李老师边说边示范,将宣纸覆盖在青铜器模型上,用鬃刷轻轻敲打,让纸张贴合纹路,再用拓包蘸墨,层层晕染。
走进国潮手作间,五彩斑斓的丝线、剪纸彩纸和皮影模具让人眼前一亮。这里设置了三个体验区:香囊制作、剪纸艺术和皮影绘制。在香囊区,孩子们跟着绣娘学习穿针引线,将艾草、薰衣草等香料装入绣好的布袋,再系上精致的流苏;剪纸区,老师手把手教大家折叠、裁剪。
“博物馆里藏着9个神秘线索,找到它们就能兑换惊喜礼物!”研学活动的最后环节,孩子们拿到了特制的“探秘手册”,化身“文物小侦探”,穿梭在各个展厅。当集齐所有印章,来到礼品兑换处时,欢呼声在博物馆此起彼伏。文创书签、迷你青铜器模型、手绘地图……每一份礼物都与展览主题相关,既实用又充满纪念意义。
在星空穹顶下的休息区,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会正在进行。孩子们轮流走上台前,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,讲述“如果文物会说话”的创意故事。有的孩子想象陶罐是远古部落的“日记本”,记录着先民的生活;有的把拓片比作“时光邮差”,传递着古人的智慧。家长与老师也参与讨论,分享参观和体验的感悟,探讨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。
“甲骨文的‘日’字长什么样?”“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?”随着主持人的提问,知识竞答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。孩子们分成小组,抢答问题、组队PK。为了增加趣味性,题目还设置了“陷阱题”和“加分挑战”。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,获胜队伍不仅能获得限量版博物馆护照,还赢得了全场的掌声与欢呼。
排版|135编辑器
图片|135摄影图ID:58745
文字|135AI写作
头图| 笔格设计
ID:65089
文字仅做模版占位展示,购买后请自行替换
传承古韵
创新未来